![]() |
当前位置: |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为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专业技术扎实,能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满足杨浦市民对教育的需求,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成立了专题调研小组,在今年5月至9月期间,采用听取区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学校,个别座谈等形式,重点对全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委的积极指导下,我区教育系统自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打造知识杨浦为主线,积极践行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教师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教育改革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师资队伍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区教育部门坚持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杨浦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来抓。区教育局于2003年成立了杨浦区“三名”(“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该领导小组对“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及师资建设实施统一领导,注重理顺管理体制,实行项目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定期研究、探讨师资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规范师资队伍的管理,我区还制定、下发了以《“十一五”期间杨浦区中小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首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对教师的引进、职称评定、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的实施和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认定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使师资队伍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建立了以人员聘用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人事制度。按照市、区人事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严把进人“入口关”,严格编制管理,严格招聘条件、招聘程序,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实行派遣、租赁等多元化的新型用工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逐步打破事业单位用人终身制,以合同管理取代单纯的行政管理,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学校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有效途径,开展人员培训,规范处理程序,建立了由学校、教育局、人事局、司法局等四个部门组成的协调机构,创新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教育人才交流中心中介服务的功能,积极探索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稳妥地安置了一部分富余人员;综合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推行校长任期制、完善校长负责制和职级制、健全考核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推动人员流动制度等各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我区教育系统通过开展“在素质教育中提升师德”、“德识双馨,学做人师”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弘扬以于漪老师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开展师德教育学习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教师树立崇高远大的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以“十佳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等评优机制为抓手,逐步建设了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队伍。 构建多元化培养、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区教育系统采取“规划引领、任务驱动、逐级带教、创设平台、考核奖励、层层推进”的方法,侧重能力与实绩评鉴,实行多渠道、多视角、多元化的工作模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自启动了以领军人才为代表的“三名”建设活动以来,区教育部门充分发挥领军人物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名师领衔,团组合作,共同发展”的方式对不同对象实行分层目标管理,完善逐级带教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校教学(教育)能手、教学新秀”为主体的五个梯次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促进和提高了我区校长教师队伍的水平,全面提升了学校教育管理质量。 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的转型、优质教育集聚区的形成都有赖于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面对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区的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面临着的挑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1、学历层次不高。通过教研一体化建设,初中、小学、幼儿园大专、本科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据2008年1月5日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区教师学历达标率99。35%,高一层次学历达标率65。92%,教师的学历层次有所提升,但与《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目标“到2010年,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6%以上;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提高到3%以上,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5%以上;小学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提高到4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幼儿园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30%以上,专科及以上占比提高到90%以上”相比,我区师资队伍存在着:总体上高学历占比较低,高中、初中研究生学历占比、初中本科学历占比过低等现象。(参见表1) 表1: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分布表
2、职称结构不合理。全区现有高级教师740人,占教师总数的10.3%,其中专任高级教师5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中级教师4092 人,占教师总数的56.9%,其中专任中级教师3456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1%;初级(含未定级)教师2357人, 占教师总数的32.8%,其中专任初级教师2290人,占专任初级教师的36.5%。与市教委128号文件中提到的“高中中学高级职务结构比例应控制在:寄宿制高中30%-40%,区示范、实验高中25%-35%,普高20%-30%,完中15%-25%;初中中学高级职务结构比例应控制在:15%-20%;小学、幼儿园中学高级职务结构比例应控制在10%-15%。中级职务结构比例应控制在:寄宿制高中45%-50%,区示范、实验高中50%-55%,普高、完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均应控制在50%-60%之内”相比,我区高级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特别在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所占比例太少,存在明显差距。(参见表2) 表2: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职称分布表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1、知识结构较单一。虽然通过学习和培训,我区教师的学历已基本达标,基本具备了各教学阶段所要求的教师资格证书,但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专任教师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普遍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师普遍没有主动学习和阅读书籍的习惯,除了必须要求参加的相关培训以外,很少有人自觉学习和进修,造成大多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二期课改提出的“构建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科研能力较薄弱。综观教师队伍,我们得承认,我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虽然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几乎每个学校都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年终进行交流和评选,并编印校级“教育教学论文集”,但是除了硬性规定以外,教师自觉进行研究探索的仍为数不多。很多教师一提到科研就摇头,一听到写论文就退缩,总认为,科研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高不可攀。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处于薄弱状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根据《义务义务教育法》、《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任务,围绕我区打造“知识杨浦”的战略目标和“依托高校”的兴区思路,结合我区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1、成立杨浦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教委、区委、区政府的有关精神,统筹规划本区教师教育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完善配套制度,形成宏观管理体制和组织协调机制。该组织与区教育局局“三名”建设领导小组合二为一,实施统一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师资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课题,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师资培训规划的实施。 2、明确相关政策。(1)制定培训计划。区教育局、学校要每年制定教师培训、进修计划,优先安排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学习,并作为教师福利待遇。教师培训纳入学校督导内容,作为评选办学先进单位条件之一。(2)精心设计课程。教师进修学院与高校共同设计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保证师资、培训质量及课程设置与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相匹配。(3)建立考核制度。明确2015年之前,未完成相应学历培训任务的教师,不得聘任同一职务岗位的最高等级,不得申报骨干教师;未达到市教委规定的学历标准的教师必须转岗。 3、实行经费保障激励机制。(1)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区教育局对于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的教师,教育局、学校、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学习费用。大力支持区教师进修学院、基层学校开展培训工作,在专项培训经费上予以保障,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 (2)完善考核奖励办法。根据效率优先、按劳分配、权利与义务、责任与风险一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特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校教学(教育)能手、教育集团理事长的考核奖励办法。 (二)借助各类优质资源,拓宽教育培训途径 1、依托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合作开发培训项目。举办教育硕士班、本科班、管理人才研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利用高等院校、市名校长、名师基地和高研班的师资、技术、设备等优质资源,吸收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学校管理或教学能力突出,擅长实践指导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兼任培训工作,大幅度增加实践模块课程,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教师在职教育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培训机构举办外语培训。 2、继续发挥“三名”引领辐射作用,构建多元化培训模式。继续以“名师领衔,团组合作,共同发展”目标,以“三名”建设为龙头,探索优秀校长、教师的多种培养模式。在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基地、高研班主持人开展的名师工作室基础上,积极推动其他特级教师的参与和主建。区教育局要继续开展动态遴选后备人选,通过集中培训、学历提升、双导师制、教育论坛、出国考察交流学习等活动,形成和完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校教学能手、校教学新秀为主体的骨干教师梯队。 3、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推进教师培训机构自身建设与发展。在落实《杨浦区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作用,完善兼职教研员制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以不同学段、不同基础的学校教研组建设为研究对象,加强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培训指导。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为教师发展、学科建设和特色办学提供专业支撑。 (三)立足学校发展,推进校本研修 1、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学校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要加强学校自主管理,以需求为导向,根据课程改革和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整体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学校必须将任用教师与培养教师有机结合,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成为学习型组织。 2、不断加强多层次的师徒带教。除了对见习期的新教师实行传统的师徒带教以外,加强对年轻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的带教培养,在充分利用学校带教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拓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的空间,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视野,实现最大限度的区域资源共享。 4、逐步提升校本课程的建构力。逐步加大校本课程的建设力度,既要研究适应学校师资和生源特点以及显现学校历史和区域特点的校本课程,也要针对校情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度的二次开发,确保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针对性。 5、努力创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倡导和指导学校为每一个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限的专业发展中制定符合教师个性及学校发展方向的校本研修方案并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教师进修、师徒带教、教学科研、著书立说和课堂教学展示等方面,为教师创设更多的专业化发展平台。 |
![]() |
![]() |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
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制作 地址: 杨浦区榆林路707号 邮编:200082 Email:ypqrdb@126.com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