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概况 规章制度 代表建议 审议意见及办理情况 人事任免 代表风采
当前位置:
代表风采|加装无障碍坡道,人大代表聚力破解居民“下不了地”难题

杨浦区延吉七村居民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现在住在这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小区内18号、21号、60号、71号是沿松花江路建造的14层楼的小高层,受限于当时的设计和建设技术瓶颈,大楼外部地面与一楼电梯入口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以“八格台阶”形式桥接,对楼内居民,尤其是近千名老年群体和残疾人士的出行造成严重不便。

“我们年纪大了,楼梯实在走不动。”拄着拐杖的李老伯每次来到延吉七村居委会总要抱怨两句。“带我妈妈去医院看病,轮椅要扛上扛下,还要背她下楼,我自己年纪也大了,力不从心,也很危险。”照顾徐大妈的女儿说出了很多居民的无奈。

近年来,延吉七村四幢大楼居民多次向市、区人大代表反映要求解决“下不了地”问题,呼声十分强烈。群众的“心上事”,就是代表的“上心事”。代表们获悉居民诉求后,多次开展现场视察,了解实际情况,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推动实施延吉七村四幢大楼加装无障碍坡道”的建议。延吉街工委迅速将代表的意见建议纳入街道“一网统管”派单处置流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与区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并将“为中高层大楼加装便民通道”纳入2023年延吉新村街道民生实事项目。

由于四幢高楼地理位置特殊,坡道若建在小区内部,距离一楼和二楼居民家阳台太近,存在安全隐患和居民生活隐私暴露的风险。因此坡道到底装在哪里,如何突破空间限制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代表吹哨,部门报到。杨浦区建交委、房管局、绿化市容局、规资局、项目设计单位等多部门集结起来赴实地勘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分析、推敲研究、综合权衡,最终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楼栋破门延松花江路街面安装坡道。

可行性问题解决了,如何让大楼内1057户居民全部同意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二道难关。“沿马路开个门,还能算封闭小区吗?”“张三李四都好混进来,安全谁管?”“往地下深挖,挖多深?管线影响伐?地基影响伐?房屋质量影响伐?”……果然,在意见征询阶段,居民们提出了种种疑问,有人干脆摆摆手说三个字:不同意。

杨浦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施菊一边利用设在小区内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邀请街道相关职能部门、施工单位、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第一时间启动协商议事程序,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听证会和方案通气会,将坡道工程施工细节、后续门禁、监控、雨棚安装等安全和便民措施一一向居民说明,取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实行‘一坡一方案’,让小区居民参与到坡道改造讨论中,吸纳了不少好方法,也及时修改原有方案。”由小区居民自主挑选的施工单位负责人说道。另一边施菊代表带领居委会干部带着设计图纸和意见征询单挨家挨户开展“门铃”行动,为困难家庭送去慰问和关心,从琐事入手为居民扫除烦恼,询问加装坡道存在的顾虑,了解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通过按响一家家门铃,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形成了符合居民需求的“接地气”的施工图。最终通过5次听证会、7次协调会和代表、居委干部不厌其烦的走访,“无障碍”坡道改造工程在征询中获得了全体居民百分百的赞成。

虽然加装坡道是楼内居民的共同期盼,但听说4个坡道建设有100万元资金需要自筹,有部分居民就不太情愿,尤其是一些人户分离的居民和“小年轻”,觉得装不装坡道无所谓,因此如何筹措资金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三道难关。施菊代表多次召开由物业公司、业委会、大管家、总支委员、党员骨干、楼组长、自治骨干、施工单位参加的宣传动员和协商议事会,讲清资金的使用去向,打消居民骨干的疑惑和顾虑。协商议事会也从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到了4幢大楼的楼道空间,居民搬来桌椅,围坐一起聆听和讨论。经过反复协商、讨论,大家在相关费用的出处和分摊数量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坡道的主体建设部分由小区专项维修基金支付,安装铁门、雨蓬、门禁和监控等配套设施由居民区党总支向街道申请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予以解决。面对人户分离和小年轻们的“无所谓”,施菊代表再一次带领居委干部和热心邻居通过楼组微信群、打电话、上门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很快交上了“居民百分百同意自筹100万元”的满意答卷。

坡道开工后,不少人大代表与居民就此成了“坡道保姆”,每天都要去施工现场看一看质量,问一问进度,带着原汁原味的民意全程参与出谋划策。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局外人”转变为“当家人”,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只关心“自家事”转变为关心小区“公共事”。有了人大代表们的助力,居民们参与实事项目的积极性更高了,也能更有序、各有侧重地表述自身诉求和建议。同时,大家也更主动关心项目的后续运维,4幢大楼纷纷自发制定“养护攻略”,志愿者们计划定期清理坡道青苔,养护坡道周边绿化,让居民使用更安全,让小区环境更美丽。

“别看这几级台阶,对于腿脚好的人来说就是抬抬腿的事儿,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道坎儿,现在都变成坡道了,我真心感谢党的政策,感谢人大代表!”88岁的俞瑞霞老人左手扶着坡道上的栏杆,右手拄着拐杖,由衷地感慨道。延吉第三睦邻中心的负责人说:“其实坡道对全年龄段人来说都是友好的,比如坐轮椅的、推婴儿车的、拉购物车的、推行李箱的,都会便利很多。”

短短32米的“无障碍”坡道,畅通了特殊人群的“出行路”,也畅通了人大代表与居民沟通的“心路”,更畅通了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延吉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秦恒说:“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民生实事作为支点,撬动人大代表、政府部门、居民群众在基层民主实践中形成合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事的建议者决策者监督者受益者,进一步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我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来源:“杨浦人大”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
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制作
地址: 杨浦区榆林路707号 邮编:200082 Email:ypqrdb@126.com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