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坚定信心启新程 创新发展再出发 ——各代表团认真审议区政府工作报告之六 邱红代表:报告成绩令人振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城区管理品质提升,民生服务彰显温度,科教文体喜报频传。今年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推进城区管理,有序推进美丽家园建设,让老百姓更有感。二是持续优化民生服务,推动服务载体均衡覆盖,加快闸殷路康养融合项目建成落地,探索区域共建新项目。三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基层治理数治助手”在50个居委会全面铺开,做好基层减负增能“后半篇”文章。 顾毓静代表:有三点感受:报告很“实”、工作很“活”、站位很“高”。建议:进一步加大稳商引商力度,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研发中心的联系,为杨浦创新发展助力。从人大的角度,我们将继续在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等方面做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为杨浦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做出人大贡献。 姜道荣代表:报告成绩可圈可点、亮点纷呈,有两点感受:一是杨浦转型发展很成功,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全区上下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全面完成,在线经济领军企业相继落户滨江,带来的发展效益无法估量。二是创新发展任重道远,距离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定位还有差距,如何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在杨浦、落地在杨浦,还有很长路要走。 马春郧代表:报告内容详实,体现了杨浦务实的工作作风。建议:一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持续开展“一节六季”促消费活动,加速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二要不断提升招商能级,大力引进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三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四要积极发挥大学科技园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的积极作用。 顾伟红代表:2023年工作有三个特点:特别实在、特别创新、特别提劲。2024年的工作安排有五个感受:站位高、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项目创新、措施扎实。建议:一是将文化软实力与上海制造、上海品牌相融合,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二是探索“国有资本创新发展母基金”与上汽大通孵化的创新企业友道智途对接合作。 曹月代表: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工作安排方向明确、主题突出、措施具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建议:一是加装残疾人坡道或其它辅助设施,助力特殊群体完成出行的“最后1米”。二是建立完善市、区、社区三级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网络,打造残疾人家门口的阳光康健驿站,增强残疾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崔明代表:建议打造康复特色地图,依托上理工的研发优势,加强医工联动,推出更多应用于疾病预防的智能辅助产品,助力提升患者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常光照代表:报告高屋建瓴,总结中既有成绩,又能看到杨浦发展的巨大潜力,2024年计划部署稳慎扎实。建议:加强与区和街道的合作,在智能停车、新能源充电等方面提供创新有效的解决方案,盘活存量、激活增量,进一步打通城市毛细血管,优化居民出行体验。 任海平代表:成绩来之不易,2024年工作措施实、信心足。建议:一要发挥区域高校优势,在产学研融合上寻求新的突破,推动更多科研项目就地转化结果。二要在滨江区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招大引强吸引更多企业总部落地滨江,带动杨浦经济发展。三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招大引强,也要扶持中小企业。 贡东卫代表:报告目标明确、方法清晰、成绩殷实。建议:一要立足高校资源,抓好发明专利的转化,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和培养。二要将健康发展与园区经济统筹考虑,在园区内投入健康类项目,关心白领身体健康,提升服务企业质效。 沈红玲代表:建议在美丽家园方面,能够给予各街道个性化的支持,不仅是在面积上,也要结合街情实际、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制定更高效的推进方案,为百姓做更多实事。 姜亚静、何剑雷代表:报告中反映了2023年杨浦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大、举措多,经济、民生等各方面发展迅速、人民幸福感强。下一步,将积极配合产业链工作,立足企业本身更好聚拢上下游资源,助力杨浦经济发展。 熊素珍代表:报告主题鲜明、立意深远、求真务实。建议: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素质。 沈晓燕代表:报告内容丰富、启发性强,有三点感悟:一是真抓实干成绩优,凤南一村、东郸小区旧改鼓舞人心,看到中原一村改建的希望。二是直面问题勇气坚,查摆问题深刻、具体,体现了责任、勇气。三是奋斗目标措施新,将主动对标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金雪萍代表:报告内容详实,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用实绩体现作为,数据体现成效,实干体现担当。建议: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工作,做好滨江儿童友好示范区建设,为儿童创建良好成长环境。 金晓刚代表:建议进一步研究、部署12条细分产业,比如医药医疗,积极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打造风险共担创新生态系统,加快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朱朝军、余东、何光代表:报告内容详实、鼓舞人心、受益匪浅,在经济科创、民生保障等领域加重笔墨,将积极融入杨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徐 珍代表:2023年发放重点企业“服务包”、成立杨浦国际商会等举措务实管用,让企业充满获得感。建议: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充分利用“国有资本创新发展母基金”,支持初创企业、培育新兴产业。 张斌代表:在经济形势不景气、出生率大幅下降背景下,建议:政府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可能出现的关园潮早预警、早防范、早干预。 韩晓铭代表:报告契合产业转型需要、符合杨浦发展定位。建议:一是宣传普及双碳、新能源、智能制造相关产业支持政策。二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汪艳代表:希望推动更多资源向殷行倾斜,改善军工路以东城区环境,打造殷行商业综合体,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王琳琳、张衡代表:建议一是聚焦安全隐患及公共资产、园林树木损坏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二是改善城区面貌,解决军工路、杨树浦路等道路扬尘问题。三是推进“水绿融城”,推进口袋公园、小微湿地建设。四是强化水质监管、水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做好信息公开。五是常态化开展学生视力检测服务。 俞佩红代表:建议一是梳理近年来加梯企业施工情况,建立加梯企业白名单制度。二是推动加梯企业生产小型电梯,满足不同建筑间距需求。 |
![]() |
![]() |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
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制作 地址: 杨浦区榆林路707号 邮编:200082 Email:ypqrdb@126.com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