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
徐丹丹代表:报告令人深感振奋,内容非常“实”。建议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创新宣传载体方式,让政府各方面工作实效和成绩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在五角场商圈大屏进行宣传展示,给群众“扑面而来”的感受。 苏颖代表:报告框架合理、层次清晰、内容详实、重点突出。建议一是将多元化金融资本引入杨浦滨江发展过程,结合复兴岛“核爆点”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早日转变成科技创新的新载体。二是结合杨浦滨江接轨国际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同步推动双碳目标落地,构建杨浦的资产交易体系。 吴肖乐代表:建议一是在区校合作方面探索新的路径,开放更多具备大学特点的景观资源,推出更多特色参观活动。二是进一步发挥企业资源,为游客提供预约参观的渠道。 叶建国代表:报告客观、理性、务实。建议进一步深化政府、高校与企业的协作,畅通企业参与路径,帮助企业更好地把自身融入科技创新全过程,实现“抱团”发展。 周杰普代表:建议一是结合虬江治本攻坚工程,加强虬江财大段建设。二是财大相继成立数字经济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希望能加强与政府的合作联动。 吴益民代表:建议一是完善配套政策和设施,护航低空经济等新型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度,比如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避免出现噪音扰民等问题。三是完善在线新经济产业要素市场建设,给企业提供有效、优质、及时的数据信息等生产要素。四是提高基础教育课程质量,通过合理设置传统文化课程和教学时间等,推动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石磊代表: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做强做大产业链,聚焦“关键产业节点”,更好形成“跨链”网络,实现产业融合。二是针对加装电梯问题,一方面建立可量化的电梯分级维修和更换标准,避免因个人认识不统一导致的矛盾;另一方面设立优秀经验传授机制,探索形成能向全市和全国推广的杨浦经验。三是适当授权社区对于公共空间资源的商业使用,增加社区开源收入。 陈丽丹代表:建议一是拉动有效消费,提升民众信心。二是进一步明确经济数据组成,比如适当增加社零消费数据的线上和线下构成。三是进一步明确“杨‘数’浦”品牌定位。四是利用免签政策红利,吸引更多的境内境外消费者,让杨浦“出圈”。 张金普代表: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创新平台的协作机制,帮助企业了解和用好巴西中心、德国创新中心等资源。二是用好已有的大学路、五角场、江湾里等商业载体,在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加大促消费活动的推广力度。三是发挥好杨浦大学多、创新性企业多的特点,打造与众不同的杨浦文旅产品。四是进一步讲好江湾体育场“百年市政”的故事,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体验,将古建筑和现代体育文化结合,吸引更多消费者“纷至沓来”。 吴秀娟代表:报告既有数据支撑,又有民生温度。建议一是深化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的“1+2+3+4”产业体系,挖掘龙头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并购投资需求,积极出政策、搭平台。二是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挖掘具备商业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落地转化。三是基于“银发经济”,加强专业孵化器建设,打造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赋能科技养老。四是围绕企业出海政策端、资金端、用工端等需求,用好区内现有国际化平台和资源。 焦娇代表:报告求真务实、内涵丰富。建议探索设置更多类型的创新项目,畅通项目申请渠道、拓宽项目覆盖面、提高项目参与度,帮助创新人才留在杨浦。 陶焱代表:建议一是完善青年生活与服务体系,推出针对重点科技型企业青年员工的租赁住房扶持政策和青年友好型住房项目,在青年聚居区增设共享空间、文娱场所和健身设施,通过各类优惠措施促进青年群体的本地消费。二是将二次元文化融入城市规划与活动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活动,激发城市年轻活力。三是强化服务体系,通过定期举办社区文化活动、搭建双创支持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吸引青年扎根。 卢大儒、许亚云代表:报告展现2024年丰硕成果,让人倍感自豪。建议一是进一步改善道路通行设置和标志,推动杨浦交通更加便捷、通畅。二是创新体制、打通壁垒、出台政策,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发挥高校人大代表作用,推进体制机制融合,搭建对接平台,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四是加强杨浦城区建设,关注复兴岛建设,促进复旦政立院区与周边区域融合,以五角场为核心建设5条citywalk路线等。 洪耀顺、李亚琳、陈雪峰代表:报告让人耳目一新、备受鼓舞。建议一是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确保企业及时准确了解和享受各项政策,释放更大发展活力。二是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充分发挥美团等龙头企业作用,加强联动沟通,开展人员培训、资质评定,对无人机运用场景进行规划布局,推动拓展就业渠道。将无人机配送与社区老年人配药需求相结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马金龙代表:报告内容丰富、硕果累累。建议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挥宗教学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宗教场所与社区联动,鼓励宗教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助老助困、心理疏导等。二是优化宗教场所管理和服务,保障合法宗教活动正常开展,促进良性发展。三是加大宗教文化宣传,结合杨浦历史文化特色,推动宗教文化与社区文化融合,增进居民了解与尊重。 吴坚代表:报告体现2024年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建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战略,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体圣、孟翠翠、韩昭庆代表:报告数据详实、内容具体,生动诠释人民城市理念。建议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的标准化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杨顺发代表:报告内容全面、数据详实。对2025年杨浦经济、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提供具体政策导向。建议一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加大复兴岛建设力度,围绕硬件设施、功能布局等制定详细规划,并持续加大宣传力度。 朱敏华代表:成果取之不易,报告振奋人心。建议加大对区域制造型企业及其他业态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区域发展。 王香云代表:报告成绩喜人、令人振奋。建议一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开展专题调研,提供养老服务和政策指导。二是加大公租房资源配置力度。三是优化青少年教育,结合敦煌当代美术馆等区内文化资源,提供更优质服务。 方沂代表: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旧改基地收尾、旧住房成套改造、“美丽家园”建设等更新任务。二是加强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三是加大困难群体关心关爱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计小青、陈媛媛代表:建议一是抢抓日韩免签政策带来的入境旅游热潮机遇,开发杨浦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完善标识系统,推广文旅产品,举办艺术展、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促进消费增长,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持续发挥杨浦科技创新长处,在文体旅商融合方面点燃城市活力。三是强化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领域安全问题的防范和治理。 罗凌代表:报告令人振奋。建议一是提速扩面“美丽家园”等民生项目。二是推动重点企业、高成长企业形成雁阵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推进重点改革,做好引企、护企、留企。 陈昶代表:报告紧密围绕发展大计、聚焦民生关切,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建议一是加强专科技术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二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做好医联体建设。三是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四是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响应和防控能力。 庄晓漪代表:报告中经济领域亮点突出,工作部署全面系统,民生工作扎实有效。建议一是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加大对高校科研平台的投入,深挖创新潜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更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强化创新和企业培育,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供精准有效服务,助力解决融资、市场拓展等问题,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三是提升城区建设品质效益,加快滨江中北段开发建设,打造商务、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孙博文、叶国华代表:建议一是丰富经济指标数据,增加杨浦产业结构,消费投资、就业失业、金融社融等指标,便于多维度了解杨浦经济发展。二是完善对“12345”恶意投诉和不实投诉的办法解决;三是完善居民区房屋租赁登记制度,确保新租客 “应登尽登”。 陈柏霖代表:建议一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力杨浦商旅文体展加速融合发展,推动商圈转型升级。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杨浦自身优势,增强信心,推动杨浦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强化人大代表对基层治理的关注与支持。 |
![]() |
![]() |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
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制作 地址: 杨浦区榆林路707号 邮编:200082 Email:ypqrdb@126.com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