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大概况 规章制度 代表建议 审议意见及办理情况 人事任免 代表风采
当前位置:
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 | 新街区与老社区“谁适应谁”?这场“人人议事厅”活动在长白新村街道举办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在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嘱托,以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提升杨浦人民城市建设底色、亮色和成色。为进一步丰富实践探索,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区人大推出“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系列活动,聚焦人民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民生大事”,邀请社区居民、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商共议,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形成“解决一类问题、总结一条经验、形成一套制度”的基层民主新机制,生动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人民城市建设的杨浦实践。

新的街区,是新的空间、新的服务,是新的群体、新的关系……这些“新”如何融合与管理?

不同于生活社区,也不是纯商业综合体,作为新街区,又是全新生活综合体的新晋网红打卡地标——228街坊如何处理好多维全新尝试带来的新关注与新需求?

12月25日,由杨浦区人大常委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基米德传媒联合推出的“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第四场在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的228街坊内举办,聚焦焕新归来的228街坊如何做好新街区与老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来自228街坊附近居民区居民、创寓228人才公寓入住青年、街坊已搬出原住民、街坊内商户、街坊运营方以及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主持人、专家汇聚现场、碰撞思路、分享建议、交流观点,集思广益共同“解题”。

需求“红绿灯”:

新街区如何回应第一波新需求

“社区里老人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有时候到这里来散散步,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就感觉椅子太少了”。“社区里的新空间培训活动太多了,还是收费的,我们希望这个空间多一点时间给我们免费唱唱歌、跳跳舞”“整个街坊里公共厕所就一个,经常是上个厕所还要排很久队”“我上班时间比较不固定,周末有时候就没办法参加街区活动,希望街区可以工作日和周末两条线来安排活动”……活动一开场,来自228街坊周边居民区的居民、街坊内人才公寓的入住青年就纷纷提出一系列需求。

228街坊坐落于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是首批完成的“两万户”工人新村,也是上海现存唯一的成套“两万户”历史风貌住宅。2016年,长白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十二个城市更新项目之一,在短短106天里首创性地通过“三个100%”协商征收模式实现旧改动迁。刚刚完成改造的228街坊已经焕新归来重返大众视野。全新的长白228街坊是集长租公寓、智慧型净菜超市、餐饮美食、艺术培训、中心绿地,配备多重业态为一体的社区文化商业综合体。

不管是“座椅少”“公厕少”还是“空间体验不足”“活动参与机会少”,现场的系列需求背后其实展现的是228街坊在全新再出发面对的“甜蜜的烦恼”。228街坊的重新归来,不仅带动了快速增涨的人流量,同时作为城市更新叠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板街坊,其管理与运营都在进行全新的尝试,新的尝试随之而来的便是更新的问题与需求。作为228街坊运营方,创寓228工作人员吴颖:“228街坊其实是一个社区商业,好的社区商业本质就像红绿灯一样,是满足真需求,而不是所有需求。”面对新街区第一波新需求,开启需求的“红绿灯”系统很重要,而如何开启以及怎样开启“红绿灯”系统更为重要。

动态“人人议事”:

在参与中找到新关系的新节奏

活动现场,街区内中心大草坪未开放问题、座椅配置问题、公厕少问题、不同群体不同活动和空间需求问题,不仅获得街道、街坊工作人员的实时回应,更带来了现场居民们的热烈讨论,解释问题的前因后果、回答目前已采取的解决途径、建议可采取的处理措施……长白新村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主任王宏玉:“228街坊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涉及很多主体。今天人人议事厅活动让大家齐聚现场,在人人议事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参与,也是凝聚形成共识的过程。我觉得以后人人议事就应该成为228街坊常态,因为一些问题其实没有对错,而是大家一个共识的形成。”

人人议事,社区居民、街坊运营方、商业业主以及各个自治团队在这个公共空间里一起来了解、倾听、分享和建议,这种动态的参与往往会把批评者、问题提出者转为建议者、建言者。活动现场,关于街坊内中心大草坪的开放问题,不仅通过分享让大家了解到了目前处于“洒药养护”阶段临时不开放的背景,同时还获得通过设置更多显眼标识提示牌等可直接操作的优化建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海波热线》主持人海波:“228街坊这里,有人大代表联络站、有党群服务中心、有企业家商会……它实际上已经不单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综合体,还是老百姓参与的社区。大家今天的讨论有远见性地在提出一些建议,在这样一个运营当中,也是一个如何不断地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过程。”

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谢静介绍,目前228街坊在治理方面正在着手制定228街坊公约治理。不同于住宅小区里的居民公约、住户守则,228街坊公约在推进规约治理的过程当中希望突出“三个全”分别是:全主体、全领域、全过程。谈判专家、邦思迈谈判沟通研究院院长潘黎:“一个社区的运营,满意的人越多,持续运营的时候一部分群体就会失望越大。一方面是,大家互相的需求可能就会有冲突。另外一个就是‘免费’的问题,社区运营为什么会引进一些商业,其实小到一个椅子,多到增加几个厕所,它都是有运维成本的,如果没有给到太多迭代,空间持续运营就会是问题。”落实“三个全”的过程,其实也是新空间持续运营的重要节奏,在动态中参与,在参与中适应,在适应中调节,在调节中找到新街区新的节奏。

“谁适应谁”:

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

新街区与老社区的不同,新街区与老社区“谁适应谁”,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复旦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党建特邀研究员韩福国:“街区治理和社区治理其实有一个区别是,街区把居民的人跟周边单位放在一块儿了。街区有一个很意思的点是,但当出现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出来一个关键词叫‘人气’。一个好的街区可能看上去吵架、脏乱差,但它是有自己的内生活力。当改造后,街区可能绅士化、高端了,但可能就在于把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赶走了。这个时候,社区的内在结构其实也就被破坏了。在228街坊也是一样,好的街区不是排除什么人。我们这次的主题叫‘人民城市,民主故事’人人议事厅,其实背后传递的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为什么要建城市,还是为了人民”。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主持人秦畅:“我们知道年轻人代表着城市的希望,城市的未来,我们要善待年轻人。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城市的老年人,如果我们228街坊所有的商业都是善待老年人的商业,都是善待工人老大哥的商业,这里有玩象棋的老年人,有找锻炼的老年人,我觉得228街坊是会有更多美好变化的。”

不管是新街区带来的新空间,还是老社区期待的硬需求,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一场场人人议事背后凝聚的其实是民主自治的共识,以及共识之下“谁适应谁“持续更新的答案。杨浦区人大代表徐微徨:“对街坊中的空间来说,比如广场舞,广场舞的开放其实有很多元素受限,其中选好时间不影响周边各群体的休息与睡眠就很难平衡。但目前,街道和运营方也在不断尝试去突破这个空间,包括考虑围绕文化中心的场地来营造开放空地等。所以‘谁适应谁’?是人民适应城市,其实也是城市适应人民,这是一个互进的过程。”

来源:“杨浦人大”微信公众号

上海市杨浦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办
上海市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制作
地址: 杨浦区榆林路707号 邮编:200082 Email:ypqrdb@126.com
您是第 位访问者